深圳借鉴德国物流发展经验

借鉴德国经验,加强物流合作。

     10月13日下午,由宝安区政府与德国物流联盟等部门、深圳市物流协会合作开展的“中德物流发展合作论坛”在会展中心如期举办。


  德国制造闻名全球,其依托就是德国物流。借鉴德国经验,加强物流合作,尽管很多人需要带着同声传译的耳麦,但论坛还是吸引了不少媒体和专业人士前来。德国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部副部长简·穆克介绍了德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,尤其是与制造业的紧密联系,他表示,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进口国,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,希望中德两国加强物流合作,两国企业相互学习。


  作为德国“绿色物流”的代表企业,拉尔夫·海涅庭先生介绍了其家族企业在“绿色物流”方面的经验,重点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。他表示,在德国,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比例将有可能从现在的22%上升至68%,该公司领导人向社会公开承诺做绿色物流企业,通过优化日常的交通运输,驾驶员培训,降低空载率,向高效物流发展;同时在公司内部,大力发展沼气发电,建设风力发电站、太阳能屋顶,建设天然气加油站等,从各方面提升绿色水平。


  宝安区物流办副主任古菁华向来宾们介绍了宝安物流的区位优势、政策优势、基础设施建设等,她表示,宝安是闻名全国的出口大区,拥有宝安机场、大铲湾港、深圳北站,是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聚集地,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物流产业被列为全区支柱产业,“以港强区”战略的实施,将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。


  论坛最后,中德双方代表、企业负责人还就联合物流解决方案,展开了简短的讨论。


  企业探营


  机场物流园:加速度即加价值


  深圳机场物流园位于宝安国际机场内,园区主要提供物流基础设施、保税仓、出口监管仓、信息服务、空港物流快线、综合服务等内容,投入运行以来,已吸引联邦快递、UPS、DHL、德国汉莎等200家知名物流企业进驻。设有空运中心、分拨中心、海运中心、保税物流中心等四大功能区域。


  作为深圳市八大物流园区之一,机场物流园确实有些“与众不同”。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其位于机场腹地的区位优势,而是其在追求“速度”上的一系列“别出心裁”。


  提速“信息化”


  10月10日,记者在该园区采访时,正赶上该公司进行机场保税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专家验收评审。机场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表示,这对于提高保税中心业务运行效率,提升保税中心市场竞争力裨益颇多,为保税中心未来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认为,机场物流园最大的特色,在于三大平台的构筑:一是物流设施平台建设;二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;三是物流服务环境平台建设。2005年,机场就投资1000多万元,构建深圳机场货运信息服务平台,即时掌握货物的收、发、存动态,实现园内实物监管的信息化,大大加快了园区内物流流速,从而降低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。同时,也满足了海关、检验检疫局对进出周转站封闭区域内的运输工具、货物及人员携带的行李物品实施监管的要求。刘斌介绍,该平台每年进行1-2次升级改造,目前已投资人民币1800万元。


  2小时完成“出国+进口”


  事实证明,速度提升价值。据了解,2007年,机场航空物流园获深圳海关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批准,成为“入仓即予退税”试点单位。园内物流企业出口监管仓库货物的平均周转时间,一下子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6.3天。2010年10月,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,作为机场物流园的“创新产品”,该中心推出“一日游”业务——进出口通关手续同时办理,货物入中心立即退税不需实际离境,不需卸车,2小时内办理完所有手续,相当于完成了出国+进口,最快只需要15分钟。而普通的“出境”再“入境”则需要等待1-2天时间。据了解,这在深圳市还是“仅此一家”,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此类业务必须先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后入园,卸货入库再装车,或者车头出园后再入园载货,再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出园,不仅耗时长,而且手续复杂。


  跨境快速通关


  此外,宝安国际机场物流园还是全国第一个跨境快速通关模式运营点,实现了与香港之间的货物快速流转。刘斌介绍,车辆与货物的通关手续在深圳机场一次性办理,避免了车辆在口岸重复查验,同时免除车辆在口岸递交纸质单证和口岸施封,大大加快了货物过境效率。与此同时,在运作环境上,所有通关手续一站式办理,国际货物进入中心最高可享受免税仓储2年的保税政策,中心与空港口岸之间货物实现无缝调拨,也解决其他保税区域业务运作过程中无法解决的空运二次转关难题。

来源:【中华物流网】